教育學本質上是人學,教育的使命就是讓人真正成為“人”。這一理念與理想早就活躍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悠久、豐厚、深遠。比如,“以人為本”“以民為本”;比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比如,“大學之道,在于明德”;比如,“尊德性而道問學”;等等...[詳細]
我是一個十分幸運的教育工作者。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1978年,我考入南京師范學院。40年來,我一直在校園。1994年,我從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副校長的崗位調任省天一中學校長,直到2018年退休。在天一中學24年的歷煉中,我見證并參與了江蘇省基礎教育的許多重大改革與艱辛探索...[詳細]
1988年,我從無錫師范大專班畢業,走進了盛澤鎮北觀音弄16號,一所江南水鄉的弄堂小學,時名“吳江縣盛澤鎮中心小學”。一幢3層的教學樓,一幢兩層的行政樓,一個用煤渣鋪成的操場,一到刮風季節,便塵土飛揚。上課只靠一張嘴,加上黑板和粉筆,日子過得不緊不慢...[詳細]
作為一名奮戰在特殊教育戰線上整整30年的老兵,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與特殊教育相伴成長的歷程,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千。談及特殊教育,就不能不提江蘇。從第一所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特殊教育學校,到第一所獨立設置的特殊教育師范學校...[詳細]
在正式成為高校教師之前,我也有過青春的迷茫,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兒走。而正是兼職教師的經歷讓我發現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做學生的“陪伴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在時間足夠長、相處足夠久的前提下,教育的浸潤和熏陶才可能發生,才可能在學生心里...[詳細]
2017年10月,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我代表中國出戰工業機械裝調項目,奪得金牌,并在1260多名參賽選手中以779分的最高分摘得本屆大賽唯一的最高獎——阿爾伯特·維達爾獎,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參賽選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