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掌舵泰州市姜堰區城西實驗學校以來,肖維松堅守“讓普通孩子上好學”的初心,在城鄉接合部打了一場漂亮的辦學“翻身仗”——
拓荒“出彩”,開墾育人“沃土”
■本報見習記者 阿妮爾
從面臨“學生不愿進,老師不愿來,家長不信任”的生存危機,到城區學校學生申請轉回就讀;從教師登門宣傳招生計劃到招生前夜家長排隊等候;從掛靠名校艱難生存到組建教育集團帶領其他學校共同成長……2015年建校至今,泰州市姜堰區城西實驗學校實現了翻天覆地的強勢“逆襲”。
蛻變背后,是該校校長肖維松多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忙碌。2016年,已是當地名校副校長的他來到這里,暗下決心,要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也能上好學。6年間,肖維松堅持“適合的教育”,通過一步步探索逐漸形成了“人人能出彩”的育人理念,在偏僻的城鄉接合部墾出一片育人“沃土”。
教育“老兵”引領弱?!澳嬉u”
2016年,服從組織安排到城西實驗學校任校長的肖維松剛剛獲評省特級教師,是一名擁有30年教齡的教育“老兵”。此前,他曾先后在3所初中任教。從數學教師、班主任,再到備課組長、教導主任、副校長,在育人一線的長期耕耘讓肖維松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經驗。
然而,初到城西實驗學校,這位“業務型”校長卻倍感壓力?!耙凰拍暌回炛茖W校,從小學到初中加起來只有幾百個學生。外界都議論說學??隙ㄞk不下去?!毙ぞS松回憶說。當時,政府將周邊的務工人員子女全部集中過來,還給學校掛了“勵才實驗學校分?!薄敖邔嶒炐W分?!薄俺俏鲗嶒瀸W?!?塊牌子,施教區劃得很大。但周邊居民寧愿多走40分鐘路程,也要把孩子送到城區學校讀書。
“不管怎么說,學校辦起來了,我們就要對孩子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泵悦@Щ笾?,肖維松的斗志被激發出來。他推掉與學校發展無關的一切交際活動,一邊帶班上課,一邊思考如何讓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每天,肖校長第一個到學校,最后一個離開,從沒有休息日,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不要懈怠?!备毙iL張夏林與肖維松共事多年,他告訴記者,肖維松的韌性與執著一直感染著同事們,大家紛紛向他看齊,逐漸有了把學校辦好辦強的精氣神。
經過長期調研、思考,肖維松帶領教師們確定了用教學質量提升促進學校發展的辦學思路,“用有效的教育喚醒學生的自覺,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p>
在肖維松的帶領下,城西實驗學校僅用2年就步入正軌,實現教學質量“逆襲”:初一時主課均分比城區學校低了近60分的學生,2年后成績已提升至全區公辦初中前列?!捌鸪跷覐膶W校出來,校門口的家長都比較冷淡;現在,家長會熱絡地和我以及老師們說話,眼里都是尊重?!毙ぞS松欣慰地說。
“人人出彩”收獲“人人成長”
肖維松始終相信每個人都有發展潛能,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皩⒆觽儊碚f,適合的就是好的?!眮淼匠俏鲗嶒瀸W校的他清醒地意識到,不能照搬在城區名校積累的辦學經驗,而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走一條新路。
肖維松發現,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問題家庭子女和基礎薄弱學生較多,不少學生性格內向,對未來不抱期待。在一次少先隊活動中,舞臺上的學生純真樸素卻動作生硬、語言結巴,缺少應有的陽光自信,這讓肖維松大受刺激?!昂⒆觽儧]有太多家庭的支持,需要依靠學校成長?!睘榇?,他想到了“人人能出彩”的理念。
“習慣比分數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情感比成績重要,品德比什么都重要?!毙ぞS松說,家庭教育缺失,就在加強家校聯系的同時開展“微德育”,注重“點滴積聚塑人品”;沒有良好習慣,就集中開展“養成訓練”,從站坐走訓練到怎么收納日常用品、怎么做作業;知識基礎薄弱,就著重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鞏固基礎知識……“學生的成績可以暫時后進,但一定要有過硬的品德、習慣和陽光自信的狀態?!?/p>
學習之外,肖維松還專門在操場上搭了個舞臺,所有學生都能隨時上臺表演才藝,“不僅要在學習上有進步,還要培養些興趣愛好,在擅長的領域持續出彩?!睅啄觊g,城西實驗學校開設了京劇、武術、健美操、小提琴等社團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還專門從校外引入專業設備、師資幫助學生深入學習?,F在,孩子們都能在校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市、縣組織的各類比賽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拼命三郎”帶出“精兵強將”
“很多人說,我們學校里有一個瘋子帶著一群瘋子玩命工作?!泵鎸ν饨缌鱾鞯脑u價,肖維松笑著坦言,自己被姜堰教育界的同行稱作“拼命三郎”,帶出的團隊也是肯吃苦、有韌勁的“精銳”。
“任課教師也好,班主任也好,不是要告訴學生怎么做,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應該怎么做?!弊鳛樾iL,肖維松始終致力于用出彩文化引領教師隊伍成長,“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每位教師都要出彩?!?/p>
當教師,課堂自然應當出彩?!懊课唤處煹恼n他都聽過,幾乎全部親自指點過?!睆埾牧指嬖V記者。學校青年教師多,骨干教師少,教師流動性較大。每學期,肖維松都會到各科課堂聽課,并在課后組織教師議課,篩選出教師最關心或最困惑的問題進行“診斷”,讓教師一個個聊,在復盤中研討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課堂質量。
為保證教學內容精準有效,肖維松還提出“一課三議”,即集體備課初定目標重點,備課組核心成員為課件和作業定稿,全組成員課前再議如何授課?!敖處熚⒆兓軒碚n堂大變化?!毙ぞS松說,議過的課,教師也不能只顧自己講,而要更加注重師生的思想、情感交流。為此,他要求每節課教師連續講解不得超過3分鐘,學生獨立思考不得少于3次,師生、生生雙向交流不得少于3次,“做到困惑不離校,問題不過夜?!?/p>
日常教研中,肖維松特別注重青年教師的成長,“對有能力的年輕教師要敢于壓擔子”。幾年前,從鄉村學校交流到城西實驗學校的語文教師朱娟一來就被肖維松任命為備課組長,帶組備課、指導比賽,“有了一定的壓力,有想法、肯吃苦的青年教師就會迅速成長?!爆F在,朱娟已成為初三年級的骨干教師。
曾經,城西實驗學校的教師主要靠其他學校的交流調派,流動性極大。肖維松在抓教師素養提升的同時,還積極爭取經費補貼、職稱評定等政策優惠。經過幾年努力,教師們逐漸“愿意來,留得住”,數量翻了幾倍,學校實現了教師隊伍的“進大于出”,教學質量與規模也隨之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