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關于我們

標題 全文

首頁 > 風采

厚植紅色基因 點亮兒童生命底色

作者:潘東升 尹兆青 發布時間:2022-07-27 來源: 《江蘇教育報》

  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是全國唯一的以周恩來總理姓名命名的紅軍小學。學校以習近平總書記“托起明天的太陽”的殷殷囑托為辦學追求,弘揚紅軍精神,傳承偉人風范,建構了以周恩來品格為內核的紅色文化育人課程體系。學生在“恩來故居一品梅”“長征路上的豐碑”“今天我是升旗手”等特色主題活動中,堅定理想信念,涵育美好品格,傳承紅色基因,練就過硬本領。

  恩來故居一品梅——涵育品格

  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朽的精神旗幟和豐碑。他的一生,與我們黨的光輝歷史、中國人民的奮斗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歷史緊緊聯系在一起。他的崇高品格成為濡染和潤澤一代代紅軍娃的不竭的精神源泉?;窗彩兄芏鱽砑t軍小學結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用周恩來崇高品格引領人、涵育人、發展人,構建“恩來品格習養”課程,以“研、讀、講、頌、尋”為主要方式,讓發揚光大周恩來品格與時代新人培養同頻共振。

  學生通過尋訪周恩來故居內周總理親手所植的臘梅等活動,追憶偉人生平,學習周恩來總理“德至一品、人至一品”的崇高品格。學生圍繞“一品梅”制訂研學方案,尋一品梅的故事、悟一品梅的內涵、傳承大鸞翔宇志,把周恩來崇高品格融入精神世界,化為實際行動,堅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信念。

  學校持續開展“永遠的懷念”系列活動。每年的周恩來誕辰和逝世紀念日,學生都會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他們自編自導自演《一品梅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辦公室的燈光》等節目,表達對周總理的深切緬懷之情。

  紅軍娃自主參與設計建設周恩來精神主題展館,全面展現周恩來光輝的一生和崇高的品德。他們在展館開展“周恩來精神我傳承”主題班隊會、“周恩來生平我知道”宣講等活動,傳承、弘揚周總理的偉大風范。紅軍娃們在活動體驗中內化反思,實現價值重塑,筑牢理想信念,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

  2018年1月,學校紅軍娃參與了科普衛星“淮安號”恩來星的研制與發射,并遠赴戈壁,見證“淮安號”恩來星“搭乘”火箭發射升空的神圣時刻。他們開展衛星測控、圖像下傳等航天實踐活動,感受語音數據轉發、地面站遠程操控等技術的無窮魅力,以此紀念中國航天事業的創始人、推動者——周恩來總理。

  長征路上的豐碑——弘毅篤行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精神如同一座豐碑,巍然屹立,永遠激勵著中華兒女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前進。

  時至今日,紅軍長征勝利已經80多年了,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孩子們早已遠離戰火紛飛的歲月,對長征的了解大都來自影像和文字,而通過影像、文字的體會遠遠不如親身體驗能激發他們的共鳴。

  為此,學校打造紅色文化育人環境,深挖“長征”元素,開展“長征路上的豐碑”特色主題活動,校內進行實境體驗,校外進行尋訪研學,以長征精神堅定政治信仰,樹立遠大理想,促進知行合一。孩子們在重走長征路中,重溫歷史,磨煉意志,弘毅篤行。

  學校精心設計長征園,將長征途中重要的革命遺址做成微縮景觀。孩子們在“鐵索橫江”的“瀘定橋”上攀爬,在“赤水”河畔的迷宮里穿行,在重重“碉堡”包圍下突破“封鎖線”……學校重現光輝歲月,將抽象的長征精神融入精彩的體驗活動之中,讓學生重溫長征艱險歷程,拉近孩子們與紅色文化的距離,實現“紅心”與童心的對話。

  學校還將課程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引導學生重走長征路,深化對長征精神的理解。自2011年起,學校先后多次開展“長征路上的豐碑”主題研學活動。紅軍娃們走紅軍路、吃紅軍飯、穿紅軍服、唱紅軍歌,在尋訪中傳承優良傳統,在研學中踐行長征精神。孩子們在古田會議舊址前莊嚴宣誓:“我們永遠聽黨的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繼承革命傳統,堅定革命信仰,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p>

  今天我是升旗手——薪火傳承

  學校以“人人都是護旗手,人人爭做升旗手”為目標,建構“今天我是升旗手”主題研學課程,引導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主人翁意識,深入推進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用實際行動將革命薪火一代代傳承下去。

  紅軍娃們通過自主申報、海報競選、師生評選等環節展示風采,在競選升旗手過程中涵養愛國情懷,淬煉美好品格。學校通過在全體師生中普及國旗法,提高學生對國旗的認識;通過遴選組建“小小升旗手”團隊,引導紅軍娃在國旗知識宣講、升旗流程展示、基本隊列訓練中,感受升旗手和護旗手肩負的責任,傳遞“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少年強音”。

  學校將紅色文化融入“今天我是升旗手”主題研學課程,探尋紅色旗幟背后的故事。紅軍娃們追尋開山島英雄足跡,學習王繼才奉獻精神。他們參觀開山島夫妻哨事跡陳列館,聆聽王繼才夫妻“兩個人的升旗儀式”的故事,在王繼才曾經堅守過的地方開展“一次難忘的升旗儀式”活動,感受平凡中的偉大。紅軍娃代表還赴重慶參加“永遠跟黨走”紅色之旅主題活動,通過尋訪渣滓洞,了解“一面特殊的五星紅旗”背后的故事,深切感受革命先烈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

  學校還與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隊結隊共建。紅軍娃們定期尋訪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參觀國旗陳列室,接受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聽國旗班班長講述國旗的故事,了解五星紅旗設計與誕生的過程;參觀國旗護衛隊的日常訓練,并親身體驗軍訓活動。他們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深切體會國旗的象征意義,時刻謹記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國旗、愛護國旗。國旗護衛隊還走進校園舉行升旗儀式,教官們走進班級,為孩子們講解國旗、國歌相關知識以及國旗護衛隊的先進事跡,與孩子們一起畫國旗,將鮮艷的紅色畫在紙上,鐫刻在心里。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學校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用紅色沃土培育時代新芽,讓遺址、場館成為“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教材”,讓英雄、模范成為“教師”,讓少年兒童在潤物無聲中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點亮生命底色。

周恩來紅軍小學舉行黨史學習教育運動會

  (潘東升系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副校長;尹兆青系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黨支部副書記) 

責任編輯:周靈

厚植紅色基因 點亮兒童生命底色
發布時間:2022-07-27   
來       源:《江蘇教育報》  
作       者:潘東升 尹兆青

  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是全國唯一的以周恩來總理姓名命名的紅軍小學。學校以習近平總書記“托起明天的太陽”的殷殷囑托為辦學追求,弘揚紅軍精神,傳承偉人風范,建構了以周恩來品格為內核的紅色文化育人課程體系。學生在“恩來故居一品梅”“長征路上的豐碑”“今天我是升旗手”等特色主題活動中,堅定理想信念,涵育美好品格,傳承紅色基因,練就過硬本領。

  恩來故居一品梅——涵育品格

  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朽的精神旗幟和豐碑。他的一生,與我們黨的光輝歷史、中國人民的奮斗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歷史緊緊聯系在一起。他的崇高品格成為濡染和潤澤一代代紅軍娃的不竭的精神源泉?;窗彩兄芏鱽砑t軍小學結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用周恩來崇高品格引領人、涵育人、發展人,構建“恩來品格習養”課程,以“研、讀、講、頌、尋”為主要方式,讓發揚光大周恩來品格與時代新人培養同頻共振。

  學生通過尋訪周恩來故居內周總理親手所植的臘梅等活動,追憶偉人生平,學習周恩來總理“德至一品、人至一品”的崇高品格。學生圍繞“一品梅”制訂研學方案,尋一品梅的故事、悟一品梅的內涵、傳承大鸞翔宇志,把周恩來崇高品格融入精神世界,化為實際行動,堅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信念。

  學校持續開展“永遠的懷念”系列活動。每年的周恩來誕辰和逝世紀念日,學生都會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他們自編自導自演《一品梅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辦公室的燈光》等節目,表達對周總理的深切緬懷之情。

  紅軍娃自主參與設計建設周恩來精神主題展館,全面展現周恩來光輝的一生和崇高的品德。他們在展館開展“周恩來精神我傳承”主題班隊會、“周恩來生平我知道”宣講等活動,傳承、弘揚周總理的偉大風范。紅軍娃們在活動體驗中內化反思,實現價值重塑,筑牢理想信念,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

  2018年1月,學校紅軍娃參與了科普衛星“淮安號”恩來星的研制與發射,并遠赴戈壁,見證“淮安號”恩來星“搭乘”火箭發射升空的神圣時刻。他們開展衛星測控、圖像下傳等航天實踐活動,感受語音數據轉發、地面站遠程操控等技術的無窮魅力,以此紀念中國航天事業的創始人、推動者——周恩來總理。

  長征路上的豐碑——弘毅篤行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精神如同一座豐碑,巍然屹立,永遠激勵著中華兒女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前進。

  時至今日,紅軍長征勝利已經80多年了,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孩子們早已遠離戰火紛飛的歲月,對長征的了解大都來自影像和文字,而通過影像、文字的體會遠遠不如親身體驗能激發他們的共鳴。

  為此,學校打造紅色文化育人環境,深挖“長征”元素,開展“長征路上的豐碑”特色主題活動,校內進行實境體驗,校外進行尋訪研學,以長征精神堅定政治信仰,樹立遠大理想,促進知行合一。孩子們在重走長征路中,重溫歷史,磨煉意志,弘毅篤行。

  學校精心設計長征園,將長征途中重要的革命遺址做成微縮景觀。孩子們在“鐵索橫江”的“瀘定橋”上攀爬,在“赤水”河畔的迷宮里穿行,在重重“碉堡”包圍下突破“封鎖線”……學校重現光輝歲月,將抽象的長征精神融入精彩的體驗活動之中,讓學生重溫長征艱險歷程,拉近孩子們與紅色文化的距離,實現“紅心”與童心的對話。

  學校還將課程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引導學生重走長征路,深化對長征精神的理解。自2011年起,學校先后多次開展“長征路上的豐碑”主題研學活動。紅軍娃們走紅軍路、吃紅軍飯、穿紅軍服、唱紅軍歌,在尋訪中傳承優良傳統,在研學中踐行長征精神。孩子們在古田會議舊址前莊嚴宣誓:“我們永遠聽黨的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繼承革命傳統,堅定革命信仰,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p>

  今天我是升旗手——薪火傳承

  學校以“人人都是護旗手,人人爭做升旗手”為目標,建構“今天我是升旗手”主題研學課程,引導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主人翁意識,深入推進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用實際行動將革命薪火一代代傳承下去。

  紅軍娃們通過自主申報、海報競選、師生評選等環節展示風采,在競選升旗手過程中涵養愛國情懷,淬煉美好品格。學校通過在全體師生中普及國旗法,提高學生對國旗的認識;通過遴選組建“小小升旗手”團隊,引導紅軍娃在國旗知識宣講、升旗流程展示、基本隊列訓練中,感受升旗手和護旗手肩負的責任,傳遞“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少年強音”。

  學校將紅色文化融入“今天我是升旗手”主題研學課程,探尋紅色旗幟背后的故事。紅軍娃們追尋開山島英雄足跡,學習王繼才奉獻精神。他們參觀開山島夫妻哨事跡陳列館,聆聽王繼才夫妻“兩個人的升旗儀式”的故事,在王繼才曾經堅守過的地方開展“一次難忘的升旗儀式”活動,感受平凡中的偉大。紅軍娃代表還赴重慶參加“永遠跟黨走”紅色之旅主題活動,通過尋訪渣滓洞,了解“一面特殊的五星紅旗”背后的故事,深切感受革命先烈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

  學校還與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隊結隊共建。紅軍娃們定期尋訪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參觀國旗陳列室,接受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聽國旗班班長講述國旗的故事,了解五星紅旗設計與誕生的過程;參觀國旗護衛隊的日常訓練,并親身體驗軍訓活動。他們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深切體會國旗的象征意義,時刻謹記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國旗、愛護國旗。國旗護衛隊還走進校園舉行升旗儀式,教官們走進班級,為孩子們講解國旗、國歌相關知識以及國旗護衛隊的先進事跡,與孩子們一起畫國旗,將鮮艷的紅色畫在紙上,鐫刻在心里。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學校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用紅色沃土培育時代新芽,讓遺址、場館成為“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教材”,讓英雄、模范成為“教師”,讓少年兒童在潤物無聲中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點亮生命底色。

周恩來紅軍小學舉行黨史學習教育運動會

  (潘東升系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副校長;尹兆青系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黨支部副書記) 

責任編輯:周靈
老色鬼久久亚洲天堂AV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