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關于我們

標題 全文

首頁 > 風采

新體育實踐,托舉“行健如虹”少年(圖)

作者:夏靜 張曉紅 發布時間:2022-07-06 來源: 江蘇教育報

  ■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 夏靜 張曉紅

  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位于古老的越來溪畔,始建于1913年,2005年被評為江蘇省實驗小學,2018年獲評蘇州市首批義務教育標準示范學校。學?,F有56個班級,2161名學生,166名教師,體育教師13名。學校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深入落實“五項管理”“雙減”等工作要求,學校秉承“行健如虹”校訓,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努力培養“行健如虹”的越溪少年。學校全面實施“體育、藝術 2+1 項目”,積極進行新體育實踐,實現師生“養德、修文、強身、博雅”,先后獲得第一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蘇省健康促進金牌學校、蘇州市體育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思想升維,以新思想創新教育管理制度

  根據新要求制定新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指出,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根據相關要求,學校修改研制了“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對接體育工作新要求,制定《越溪實小學校體育工作發展五年規劃》作為行動指南,對學校體育工作從目標制定、行動措施、運行保障等方面進行了整體規劃。學校同步建立青少年體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定期召開行政聯席會議,研究學校體育工作,并將體育工作管理納入每月行政例會,完善體育管理網絡,推進學校新體育實踐。

  根據新常態研制新方案。根據2021年頒布的“五項管理”制度和“雙減”政策要求,學校嚴格落實相關工作,在制定“五項管理”治理方案和“雙減”落實行動方案的基礎上,研制并優化《體質健康測試方案》《體育社團開設方案》《大課間活動方案》等朝向體質管理、指向身心健康發展的服務方案。課后服務注重保持、培養、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注重通過雙向選擇,開設符合年齡特點、個性發展的系統性、選擇性課程。課程內容豐富多彩,有足球、圍棋、健美操、擊劍等20多項,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根據新目標確立新機制。結合“行健如虹”越溪少年培養目標,學校制定了《越溪實小體育社團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學校體育器材管理制度》《績效分配機制》《體育教學事故應急處理制度》《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機制》等相應的常規體育管理制度,每年認真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并據實、及時上傳國家數據庫。學校發放《學生體質健康報告書》,回收家長反饋單,認真整理總結家長反饋意見,提出工作改進方案。每年按制度公示學生健康測試的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近視率;公示“三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總成績和各項成績,同時做好測試結果分析報告。

  理念升維,以新理念打造課程與教學新樣態

  “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體現了培養完整的人的育人導向。在新體育實踐中,學校把努力構建課程與教學的新樣態作為重點,有效推進學校體育工作進階。

  國家課程高質量實施。學校從三個方面具體實施。一是把握課程設置。嚴格按照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體育與健康課,低年級一周4節體育課、1節體育活動,中高年級一周3節體育課、2節體育活動,充分保障學生每天在校不少于一小時的運動時間,體育與健康課開課率達100%。二是把握教學常規。以蘇教版《科學的預設與藝術的生成》為教材,輔以讀本《溪小拳影》。在常規體育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以切實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為目標,科學合理分學年、學期制定體育教學課程綱要,明確教學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社團訓練計劃和評價內容及方式。認真嚴肅地抓好常規的備課、研課、上課以及社團訓練,要求全校體育教師備好每一課時、上好每節體育課,進行教學反思,并經常邀請體育教研員進行教學“七認真”培訓和督查。三是提升課堂教學實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把握學情和教材的互動,注重把握課堂教學中學生練習的密度與強度,積極踐行學、賽、練、評“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四是把握新上崗教師教學基準。工作1年內教師由“師父”們手把手輔導,盡快熟悉國家課程、讀本內容,盡早掌握教學常規,站穩操場。工作5年內教師堅持手寫備課,不斷研磨“匯報課”,提升日常教學有效性。

  特色課程高品質建設。學校的“越溪船拳文化課程”是蘇州市學校內涵發展與課程基地建設項目。從2008年開始,學校一方面持續進行船拳文化挖掘和整理,一方面不斷規范課程建設操作流程,著力把船拳課程打造成學校的樣本特色課程。

  首先,研究和撰寫船拳課程綱要,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方式和課程評價進行科學設計。經過幾輪修改調整,船拳課程綱要逐漸完善,課程設計更加專業。

  第二,進行教學內容的整理,學校通過查閱文獻和走訪記錄,請教材編寫經驗豐富的專家主持,請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羅時銘教授團隊共同參與,根據課程目標,編寫讀本《溪小拳影》。

  第三,積極尋求師資,確定教學基本方式。船拳是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域性強,文化性突出,普通教師很難勝任教學工作。因此,在教學中學校嘗試外聘專家加本校教師的方式進行教學,成功培養了學校副校長吳文祖成為越溪船拳的專業教師,并成長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同時將體育教師團隊擴大為專業師資后備隊,負責船拳的日常教學管理。

  第四,努力變革課程評價方式,學校根據課程目標、教學實踐對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同時關注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船拳文化活動情況,多進行過程性、展示性評價。扎實的課程建設,使船拳社團榮獲吳中區“十佳紅領巾小社團”、蘇州市“十佳社團”提名獎,越溪船拳課程獲評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因船拳文化課程的有效實施,學校成為首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途徑升維,以新途徑翻新體育活動組織形式

  高水平組織體育活動。 其一,積極推進陽光體育運動。扎實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冬季長跑活動”,認真推廣具有學校特色的武術健身操、跑操及自主體育活動等內容。每天的大課間活動時間確保30分鐘,做到有組織、有設計,注重科學合理、趣效合一。雨天改為室內大課間活動,內容以集體完成室內5套健身操為主。同時,學校將大課間活動納入班級日常評比,使活動質量得到保證。嚴格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體育運動1小時以上,對于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學校統一安排時間、地點開展體育運動。

  其二,努力抓好課后體育服務。學校開設武術、籃球、足球、攀巖、健身操、乒乓球、冬季三項、田徑、擊劍、圍棋等20多個社團,梯隊式的訓練讓學生學有所獲。周末開設體育運動俱樂部活動,如攀巖、擊劍、足球等,游泳成為學校所有學生必備的體育基本技能。

  其三,積極開展綜合體育活動。學校每年按計劃開展體育節、春季運動會等綜合性體育競技活動,無論是船拳比賽、“校長杯”班級足球聯賽,還是冬季三項、圍棋、趣味運動比賽,每次比賽都由學校分管校長掛帥,帶領體育組制定競賽規程、比賽規則、活動安排等,并由體育組教師對參賽選手進行專門指導。學校每年都積極參與吳中區全民運動會,并且連續獲得“優秀集體”稱號,今年更是獲得了金牌總數位列第三的佳績。

  其四,積極促進特色項目發展。船拳項目的建設和發展開辟了學校體育特色的項目化培育之路。近年,學校又重點建設了足球、游泳、攀巖3個特色項目。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學校遵循人員保障、場地器材設施保障、時間保障、資金保障的“四保障”原則,推動特色項目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獲得了驕人的成績。如2020年獲評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在區足球比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以區隊校辦的方式創建的游泳隊,在兩屆區游泳比賽中包攬了95%的金牌,為市游泳隊輸送了5名運動員;學生參加區、市、省攀巖項目比賽,均獲得相應年齡組金牌。近兩年,學校又進行了圍棋、健美操項目的培育,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全國圍棋特色學校和省快樂體操項目學校。

  高規格保障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學?,F有標準化的3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內含1片8人制足球場;室內體育館1座,內含籃球場1片、羽毛球場2片、攀巖墻2面;籠式足球場1個,體育器材室2個,船拳文化展館1個,健美操房、武術房、乒乓球室等俱全,生均運動場地面積達7.2平方米以上。學校每年根據實際情況添置體育教學器材,達到教育部制定的體育器材標準,有效保障師生的教學、運動。每年學校體育經費支出規范,??顚S?,逐年增加。2019年為27.2萬元,2020年為38萬元,2021年為46.3萬元。

  學校有效落實應急管理責任,應急救護工作方案齊全,把應急救護知識列為師生應知內容和體育教師、校醫考核內容。學校在當地紅十字會指導下配備有應急救護隊伍,有3名專兼職應急救護教師,有6名紅十字救護員。學校按標準配置應急救護設施設備,定期開展應急救護、防災避險教育和演練。疫情常態防控的新形勢下,學校每天都按防疫要求進行體溫測試和消殺,保障師生健康。

  教研升維,以新教研拓新專業成長脈絡

  抱團協同發展。體育組是一個年輕有朝氣、有沖勁的團隊,平均年齡27歲,體育專兼職教師共13名,2名區學科帶頭人,近兩年,學校補充了4名體育專職教師,體育教師配備率達166:1。這個團隊善于團結協作,互相促進。備課時全體教師集體探討,互相啟發;教學時互相觀摩,從改革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等方面,互相提點,既促進學生全面掌握新課程所規定的各項健康常識及體育技能,又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體育教學質量。在每年的師生滿意度測評中,體育教師均以100%滿意的成績獲得好評。2021年,學校有1位教師在江蘇省評課選優活動中獲一等獎,有8位教師在吳中區評課選優基本功競賽中獲一、二等獎。

  課題研究發展。體育教研組有齊整完備的學期工作計劃、總結,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活動,圍繞課題研究主題人人執教教研課,教后有研討,研討之后有反思。近兩年教師參與省、市、區級課題研究共6項,其中“小學體美教育協同的實踐研究”為市重點課題。通過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教師把課題帶進教學,用理論指導實踐,提升了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賦能專業發展。

  專業自覺發展。體育組的教師們有專業發展的意愿,每人都制定了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每位教師都勤于學習,讀好學校為每組教師征訂的期刊;教師們參與科研的同時也勤于筆耕,近兩年來,有13名體育教師的20余篇論文發表、獲獎。同時,體育教師勤于自我訓練,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在日常訓練的基礎上,經常代表街道參加市、區級文體比賽,如廣播操、乒乓球、籃球等等,既鍛煉了自己,提升了專業水平和技能,也為學校、街道爭得了榮譽。

  合作升維,以新合作革新體質健康促進模式

  浸潤合作。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通知》,江蘇省教育廳頒發《關于開展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試點工作的通知》,學校成為體育浸潤計劃首批試點學校。一年來,以“浸潤”為基本方式,學校和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深度合作,形成了進行新體育實踐,實施高品質體育的教育共同體。在具體的實踐中,雙方以“浸潤”為關鍵詞,相輔相成。

  第一,領會“浸潤”主旨。由區教育局與蘇大體育藝術學院牽頭,組織會議,深入學習省廳文件,深度解讀蘇大“浸潤計劃”實施方案,提高體育美育水平和教育質量,通過探索建立機制,讓學生享有高質量的體育美育。

  第二,建立“浸潤”機制。作為蘇大體育學院的實習基地,通過“浸潤”計劃,學校與蘇大體育學院的合作也進入了新階段。首先雙方建立“浸潤”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工作推進管理網絡,并規定每兩個月就“浸潤計劃”推進工作召開專題會議,每學期進行互訪活動,以對話、交流,實現融通、共進。同時建立“浸潤”計劃工作制度,對人員、資金、器物、工作常規、教學管理、時間周期等以文案的方式進行規定和約定。

  第三,投入“浸潤”行動。經過雙方多次磋商,根據蘇大體育學院與學校的合作基礎和發展期待,確定“浸潤”行動的具體內容并積極付諸行動。一是課程浸潤?;隗w育特色課程船拳的建設,雙方已有10多年的合作。這一輪浸潤行動,學校將船拳課程的再推進、深研究、提品質作為重要內容重點規劃,主要通過日常教學與訓練的師資派遣,讀本修訂的拳法總結和文化表達,學習展示平臺的拓展與傳承人培育等重點推進。在此基礎上,學校又將健美操課程列入浸潤培育課程,由蘇大專業師資引領輔導,提升訓練效果,達成體美教育融合。二是研究浸潤。依靠浸潤行動,“小學體美教育協同的實踐研究”成功立項為市重點課題,借助浸潤計劃,此課題的實踐探索已經展開,蘇大的教授多次指導課題研究實踐。三是師資浸潤。浸潤計劃的啟動,為學校體育教師的再發展打開了一扇門。一方面,給了全校體育教師“回爐”研修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全校體育教師在帶實習生的過程中形成了自我推動與促進他人的專業發展動能?!敖櫽媱潯钡膶嵤?,開拓了學校的教育視野,也讓師生們享受了“浸潤”的紅利。

  家校合作。學校注重體育工作家校合作,建立并實施家庭體育鍛煉制度;疫情期間通過學校平臺宣傳,指導學生掌握防疫措施,并以線上示范的方式進行家庭運動指導;落實“雙減”要求,通過線上家長會、發放告家長書等形式,號召指導家長用好課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并以小視頻的方式指導家長陪伴孩子充分鍛煉。

  社校合作。用好社會資源,為學生健康提供服務。學校定期邀請蘇州市紅十字協會工作人員及醫院醫生對全校師生進行應急救護常識的培訓,邀請吳中區消防中隊的消防員來校組織消防緊急疏散演練等;訓練學生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沉著從容面對,有效預防、應對傳染病,降低發病率;利用社區體育資源,帶領學生走步道、登旺山,養成運動習慣,展示體育精神。

  項目合作。借力更廣泛的合作形態,以項目推進的方式共謀體育發展前景。一是全球健康促進學校項目。學校與全球健康社區基金會建立“全球健康示范學?!表椖?。從8個方面整體規劃,統籌建設,為學生打造健康校園,指導學生健康生活。二是身心陽光提升項目。學校與蘇州城市學院應用心理系合作,在學校建立實踐基地,定時到學校進行團輔和個輔活動,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及困惑,促進師生陽光發展。三是特長優勢促進項目。學校與多個俱樂部和協會合作,培育足球、攀巖、擊劍、游泳、乒乓球等多個領域的體育特長生,拓寬學生體育特長培養通道。

  進行新體育實踐,是學校在以文化人,以體育人理念指導下進行的教育探索。在強健體魄,弘揚精神的道路上,新體育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后,學校將秉持“行健如虹”的校訓,乘風揚帆,逐浪前行,努力書寫全面育人的新篇章。

 

該校學生參加吳中區田徑運動會

 

該校舉行的班級圍棋比賽現場

 

該校教師在參加長橋片工會長繩比賽后留影

 

該校學生參加蘇州市攀巖比賽

 

該校學生參加吳中區健美操比賽

 ?。ㄏ撵o系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校長,張曉紅系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行政助理)

責任編輯:陳路

新體育實踐,托舉“行健如虹”少年(圖)
發布時間:2022-07-06   
來       源:江蘇教育報  
作       者:夏靜 張曉紅

  ■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 夏靜 張曉紅

  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位于古老的越來溪畔,始建于1913年,2005年被評為江蘇省實驗小學,2018年獲評蘇州市首批義務教育標準示范學校。學?,F有56個班級,2161名學生,166名教師,體育教師13名。學校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深入落實“五項管理”“雙減”等工作要求,學校秉承“行健如虹”校訓,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努力培養“行健如虹”的越溪少年。學校全面實施“體育、藝術 2+1 項目”,積極進行新體育實踐,實現師生“養德、修文、強身、博雅”,先后獲得第一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蘇省健康促進金牌學校、蘇州市體育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思想升維,以新思想創新教育管理制度

  根據新要求制定新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指出,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根據相關要求,學校修改研制了“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對接體育工作新要求,制定《越溪實小學校體育工作發展五年規劃》作為行動指南,對學校體育工作從目標制定、行動措施、運行保障等方面進行了整體規劃。學校同步建立青少年體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定期召開行政聯席會議,研究學校體育工作,并將體育工作管理納入每月行政例會,完善體育管理網絡,推進學校新體育實踐。

  根據新常態研制新方案。根據2021年頒布的“五項管理”制度和“雙減”政策要求,學校嚴格落實相關工作,在制定“五項管理”治理方案和“雙減”落實行動方案的基礎上,研制并優化《體質健康測試方案》《體育社團開設方案》《大課間活動方案》等朝向體質管理、指向身心健康發展的服務方案。課后服務注重保持、培養、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注重通過雙向選擇,開設符合年齡特點、個性發展的系統性、選擇性課程。課程內容豐富多彩,有足球、圍棋、健美操、擊劍等20多項,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根據新目標確立新機制。結合“行健如虹”越溪少年培養目標,學校制定了《越溪實小體育社團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學校體育器材管理制度》《績效分配機制》《體育教學事故應急處理制度》《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機制》等相應的常規體育管理制度,每年認真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并據實、及時上傳國家數據庫。學校發放《學生體質健康報告書》,回收家長反饋單,認真整理總結家長反饋意見,提出工作改進方案。每年按制度公示學生健康測試的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近視率;公示“三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總成績和各項成績,同時做好測試結果分析報告。

  理念升維,以新理念打造課程與教學新樣態

  “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體現了培養完整的人的育人導向。在新體育實踐中,學校把努力構建課程與教學的新樣態作為重點,有效推進學校體育工作進階。

  國家課程高質量實施。學校從三個方面具體實施。一是把握課程設置。嚴格按照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體育與健康課,低年級一周4節體育課、1節體育活動,中高年級一周3節體育課、2節體育活動,充分保障學生每天在校不少于一小時的運動時間,體育與健康課開課率達100%。二是把握教學常規。以蘇教版《科學的預設與藝術的生成》為教材,輔以讀本《溪小拳影》。在常規體育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以切實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為目標,科學合理分學年、學期制定體育教學課程綱要,明確教學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社團訓練計劃和評價內容及方式。認真嚴肅地抓好常規的備課、研課、上課以及社團訓練,要求全校體育教師備好每一課時、上好每節體育課,進行教學反思,并經常邀請體育教研員進行教學“七認真”培訓和督查。三是提升課堂教學實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把握學情和教材的互動,注重把握課堂教學中學生練習的密度與強度,積極踐行學、賽、練、評“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四是把握新上崗教師教學基準。工作1年內教師由“師父”們手把手輔導,盡快熟悉國家課程、讀本內容,盡早掌握教學常規,站穩操場。工作5年內教師堅持手寫備課,不斷研磨“匯報課”,提升日常教學有效性。

  特色課程高品質建設。學校的“越溪船拳文化課程”是蘇州市學校內涵發展與課程基地建設項目。從2008年開始,學校一方面持續進行船拳文化挖掘和整理,一方面不斷規范課程建設操作流程,著力把船拳課程打造成學校的樣本特色課程。

  首先,研究和撰寫船拳課程綱要,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方式和課程評價進行科學設計。經過幾輪修改調整,船拳課程綱要逐漸完善,課程設計更加專業。

  第二,進行教學內容的整理,學校通過查閱文獻和走訪記錄,請教材編寫經驗豐富的專家主持,請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羅時銘教授團隊共同參與,根據課程目標,編寫讀本《溪小拳影》。

  第三,積極尋求師資,確定教學基本方式。船拳是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域性強,文化性突出,普通教師很難勝任教學工作。因此,在教學中學校嘗試外聘專家加本校教師的方式進行教學,成功培養了學校副校長吳文祖成為越溪船拳的專業教師,并成長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同時將體育教師團隊擴大為專業師資后備隊,負責船拳的日常教學管理。

  第四,努力變革課程評價方式,學校根據課程目標、教學實踐對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同時關注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船拳文化活動情況,多進行過程性、展示性評價。扎實的課程建設,使船拳社團榮獲吳中區“十佳紅領巾小社團”、蘇州市“十佳社團”提名獎,越溪船拳課程獲評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因船拳文化課程的有效實施,學校成為首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途徑升維,以新途徑翻新體育活動組織形式

  高水平組織體育活動。 其一,積極推進陽光體育運動。扎實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冬季長跑活動”,認真推廣具有學校特色的武術健身操、跑操及自主體育活動等內容。每天的大課間活動時間確保30分鐘,做到有組織、有設計,注重科學合理、趣效合一。雨天改為室內大課間活動,內容以集體完成室內5套健身操為主。同時,學校將大課間活動納入班級日常評比,使活動質量得到保證。嚴格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體育運動1小時以上,對于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學校統一安排時間、地點開展體育運動。

  其二,努力抓好課后體育服務。學校開設武術、籃球、足球、攀巖、健身操、乒乓球、冬季三項、田徑、擊劍、圍棋等20多個社團,梯隊式的訓練讓學生學有所獲。周末開設體育運動俱樂部活動,如攀巖、擊劍、足球等,游泳成為學校所有學生必備的體育基本技能。

  其三,積極開展綜合體育活動。學校每年按計劃開展體育節、春季運動會等綜合性體育競技活動,無論是船拳比賽、“校長杯”班級足球聯賽,還是冬季三項、圍棋、趣味運動比賽,每次比賽都由學校分管校長掛帥,帶領體育組制定競賽規程、比賽規則、活動安排等,并由體育組教師對參賽選手進行專門指導。學校每年都積極參與吳中區全民運動會,并且連續獲得“優秀集體”稱號,今年更是獲得了金牌總數位列第三的佳績。

  其四,積極促進特色項目發展。船拳項目的建設和發展開辟了學校體育特色的項目化培育之路。近年,學校又重點建設了足球、游泳、攀巖3個特色項目。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學校遵循人員保障、場地器材設施保障、時間保障、資金保障的“四保障”原則,推動特色項目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獲得了驕人的成績。如2020年獲評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在區足球比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以區隊校辦的方式創建的游泳隊,在兩屆區游泳比賽中包攬了95%的金牌,為市游泳隊輸送了5名運動員;學生參加區、市、省攀巖項目比賽,均獲得相應年齡組金牌。近兩年,學校又進行了圍棋、健美操項目的培育,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全國圍棋特色學校和省快樂體操項目學校。

  高規格保障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學?,F有標準化的3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內含1片8人制足球場;室內體育館1座,內含籃球場1片、羽毛球場2片、攀巖墻2面;籠式足球場1個,體育器材室2個,船拳文化展館1個,健美操房、武術房、乒乓球室等俱全,生均運動場地面積達7.2平方米以上。學校每年根據實際情況添置體育教學器材,達到教育部制定的體育器材標準,有效保障師生的教學、運動。每年學校體育經費支出規范,??顚S?,逐年增加。2019年為27.2萬元,2020年為38萬元,2021年為46.3萬元。

  學校有效落實應急管理責任,應急救護工作方案齊全,把應急救護知識列為師生應知內容和體育教師、校醫考核內容。學校在當地紅十字會指導下配備有應急救護隊伍,有3名專兼職應急救護教師,有6名紅十字救護員。學校按標準配置應急救護設施設備,定期開展應急救護、防災避險教育和演練。疫情常態防控的新形勢下,學校每天都按防疫要求進行體溫測試和消殺,保障師生健康。

  教研升維,以新教研拓新專業成長脈絡

  抱團協同發展。體育組是一個年輕有朝氣、有沖勁的團隊,平均年齡27歲,體育專兼職教師共13名,2名區學科帶頭人,近兩年,學校補充了4名體育專職教師,體育教師配備率達166:1。這個團隊善于團結協作,互相促進。備課時全體教師集體探討,互相啟發;教學時互相觀摩,從改革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等方面,互相提點,既促進學生全面掌握新課程所規定的各項健康常識及體育技能,又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體育教學質量。在每年的師生滿意度測評中,體育教師均以100%滿意的成績獲得好評。2021年,學校有1位教師在江蘇省評課選優活動中獲一等獎,有8位教師在吳中區評課選優基本功競賽中獲一、二等獎。

  課題研究發展。體育教研組有齊整完備的學期工作計劃、總結,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活動,圍繞課題研究主題人人執教教研課,教后有研討,研討之后有反思。近兩年教師參與省、市、區級課題研究共6項,其中“小學體美教育協同的實踐研究”為市重點課題。通過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教師把課題帶進教學,用理論指導實踐,提升了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賦能專業發展。

  專業自覺發展。體育組的教師們有專業發展的意愿,每人都制定了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每位教師都勤于學習,讀好學校為每組教師征訂的期刊;教師們參與科研的同時也勤于筆耕,近兩年來,有13名體育教師的20余篇論文發表、獲獎。同時,體育教師勤于自我訓練,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在日常訓練的基礎上,經常代表街道參加市、區級文體比賽,如廣播操、乒乓球、籃球等等,既鍛煉了自己,提升了專業水平和技能,也為學校、街道爭得了榮譽。

  合作升維,以新合作革新體質健康促進模式

  浸潤合作。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通知》,江蘇省教育廳頒發《關于開展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試點工作的通知》,學校成為體育浸潤計劃首批試點學校。一年來,以“浸潤”為基本方式,學校和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深度合作,形成了進行新體育實踐,實施高品質體育的教育共同體。在具體的實踐中,雙方以“浸潤”為關鍵詞,相輔相成。

  第一,領會“浸潤”主旨。由區教育局與蘇大體育藝術學院牽頭,組織會議,深入學習省廳文件,深度解讀蘇大“浸潤計劃”實施方案,提高體育美育水平和教育質量,通過探索建立機制,讓學生享有高質量的體育美育。

  第二,建立“浸潤”機制。作為蘇大體育學院的實習基地,通過“浸潤”計劃,學校與蘇大體育學院的合作也進入了新階段。首先雙方建立“浸潤”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工作推進管理網絡,并規定每兩個月就“浸潤計劃”推進工作召開專題會議,每學期進行互訪活動,以對話、交流,實現融通、共進。同時建立“浸潤”計劃工作制度,對人員、資金、器物、工作常規、教學管理、時間周期等以文案的方式進行規定和約定。

  第三,投入“浸潤”行動。經過雙方多次磋商,根據蘇大體育學院與學校的合作基礎和發展期待,確定“浸潤”行動的具體內容并積極付諸行動。一是課程浸潤?;隗w育特色課程船拳的建設,雙方已有10多年的合作。這一輪浸潤行動,學校將船拳課程的再推進、深研究、提品質作為重要內容重點規劃,主要通過日常教學與訓練的師資派遣,讀本修訂的拳法總結和文化表達,學習展示平臺的拓展與傳承人培育等重點推進。在此基礎上,學校又將健美操課程列入浸潤培育課程,由蘇大專業師資引領輔導,提升訓練效果,達成體美教育融合。二是研究浸潤。依靠浸潤行動,“小學體美教育協同的實踐研究”成功立項為市重點課題,借助浸潤計劃,此課題的實踐探索已經展開,蘇大的教授多次指導課題研究實踐。三是師資浸潤。浸潤計劃的啟動,為學校體育教師的再發展打開了一扇門。一方面,給了全校體育教師“回爐”研修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全校體育教師在帶實習生的過程中形成了自我推動與促進他人的專業發展動能?!敖櫽媱潯钡膶嵤?,開拓了學校的教育視野,也讓師生們享受了“浸潤”的紅利。

  家校合作。學校注重體育工作家校合作,建立并實施家庭體育鍛煉制度;疫情期間通過學校平臺宣傳,指導學生掌握防疫措施,并以線上示范的方式進行家庭運動指導;落實“雙減”要求,通過線上家長會、發放告家長書等形式,號召指導家長用好課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并以小視頻的方式指導家長陪伴孩子充分鍛煉。

  社校合作。用好社會資源,為學生健康提供服務。學校定期邀請蘇州市紅十字協會工作人員及醫院醫生對全校師生進行應急救護常識的培訓,邀請吳中區消防中隊的消防員來校組織消防緊急疏散演練等;訓練學生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沉著從容面對,有效預防、應對傳染病,降低發病率;利用社區體育資源,帶領學生走步道、登旺山,養成運動習慣,展示體育精神。

  項目合作。借力更廣泛的合作形態,以項目推進的方式共謀體育發展前景。一是全球健康促進學校項目。學校與全球健康社區基金會建立“全球健康示范學?!表椖?。從8個方面整體規劃,統籌建設,為學生打造健康校園,指導學生健康生活。二是身心陽光提升項目。學校與蘇州城市學院應用心理系合作,在學校建立實踐基地,定時到學校進行團輔和個輔活動,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及困惑,促進師生陽光發展。三是特長優勢促進項目。學校與多個俱樂部和協會合作,培育足球、攀巖、擊劍、游泳、乒乓球等多個領域的體育特長生,拓寬學生體育特長培養通道。

  進行新體育實踐,是學校在以文化人,以體育人理念指導下進行的教育探索。在強健體魄,弘揚精神的道路上,新體育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后,學校將秉持“行健如虹”的校訓,乘風揚帆,逐浪前行,努力書寫全面育人的新篇章。

 

該校學生參加吳中區田徑運動會

 

該校舉行的班級圍棋比賽現場

 

該校教師在參加長橋片工會長繩比賽后留影

 

該校學生參加蘇州市攀巖比賽

 

該校學生參加吳中區健美操比賽

 ?。ㄏ撵o系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校長,張曉紅系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行政助理)

責任編輯:陳路
老色鬼久久亚洲天堂AV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