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理工學院副教授馬凌挖掘、研究瞿秋白紅色音樂,精心打造實景教學音樂微黨課——
音符奏響紅色信仰
■本報通訊員 吳婷
“赤潮澎湃,曉霞飛動,驚醒了,五千余年的沉夢。遠東古國,四萬萬同胞,同聲歌頌,神圣的勞動……” 6月18日,瞿秋白就義87周年紀念日,常州市鐘樓區運河五號小劇場內音樂悠揚,2021年度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市縣專項課題“瞿秋白紅色音樂作品研究”初步成果匯演正在舉行。從瞿秋白翻譯的《國際歌》到他創作的《赤潮曲》,常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理工學院副教授馬凌在歌曲中融入古箏、鋼琴等樂器,用“音樂+黨課”的方式生動展現瞿秋白在革命樂曲創作上的重要貢獻,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我們終于也有‘別人家的網紅課’了!”“馬凌老師的課有講、有唱、有吟誦,引領我們在藝術中感受信仰的力量?!痹诮K理工學院學生網上評教系統上,學生們從不吝嗇對馬凌的贊美。她的課堂幾乎沒有學生缺席,還常有外班學生慕名前來“蹭課”。
近年來,馬凌一直專注于研究瞿秋白音樂。她帶領團隊查閱文獻資料近千冊,走訪調研近百次,系統性挖掘、整理、研究瞿秋白譯配或創作的紅色音樂30余首。在此基礎上,馬凌成立“樂之秋白”宣講團,選優配強10支宣講小組,通過對瞿秋白《赤潮曲》《救國十二月花》《上海打仗景致》等20余首紅色音樂作品的詮釋,深入挖掘音樂背后的故事,并融合經典誦讀、教唱互動、師生合唱等形式,用時代話語生動展現黨課獨特魅力。
2021年4月,馬凌主講江蘇理工學院首場實景教學音樂微黨課《樂之秋白》。5月,由省委宣傳部指導的青年學黨史大型全媒體系列活動“百年黨史青春說”走進該校,作為校青年講師團成員的馬凌為全校300余名師生代表和青年黨員奉獻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大課?!坝酶杪暫鸵魳分販攸h史,沒想到黨課也能這么‘潮’!”江蘇理工學院文化與旅游學院學生黨員葉昕然觀看演出后深受震撼。
一年多來,《樂之秋白》音樂黨課已成為江蘇理工學院黨史學習教育特色品牌。音樂黨課變“刻板說教”為“身臨其境”,變“理論灌輸”為“音樂感染”,變“普通教育”為“精神大餐”,黨史與音樂碰撞、黨課與藝術融合、互動與感悟共振,讓廣大師生在課程中獲得深刻共鳴?!耙魳伏h課對挖掘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文化,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具有深遠的意義?!苯K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林生表示。
“信仰有聲音嗎?我覺得是有的。瞿秋白的音樂就是他革命信念的表達,他以跳動的音符真實記錄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歷史,讓我們聆聽到革命家心靈深處的聲音?!睆?021年初開始,馬凌帶領該?!皹分锇住毙v團,走進常州市委黨校、常州三杰紀念館、青果巷、牛塘鎮、常州市鐘樓實驗小學等黨政機關、學校講堂和街道社區開展宣講,為全社會帶來近百堂“瞿秋白和他的紅色音樂”黨課,線上、線下覆蓋受眾近20萬人次。
“我設想將瞿秋白音樂打造成一張紅色文化名片,在瞿秋白故居附近的大運河明城墻遺址廣場上建設以秋白音樂為主的‘紅色大舞臺’,讓瞿秋白的紅色音樂走出去,走向全國?!瘪R凌對未來信心滿滿。據了解,江蘇理工學院將聯合常州市鐘樓區委宣傳部、鐘樓區社科聯深入挖掘瞿秋白紅色音樂的內涵與實質,加快形成以“瞿秋白紅色音樂作品集”為代表的系列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