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雪珍
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教育人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面對“雙減”政策減負提質增效的要求,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學校教育文化,回歸師生成長本身,破解學校發展之道,為每一位生命個體創造更為適合的教育,重塑新時期學校教育發展生態。
“雙減”政策對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直面育人育才的現實問題,我們致力探索順應兒童自由生長天性與接受教育規范相統一的“童樂”教育文化建設,堅守兒童立場,定位新的教育環境中兒童的學習與生長,打開學校邊界,推進課程共創,加速教學轉型,統整家校社資源,用教師團隊的成長催生“童樂”,用共享童樂時光的結伴式成長喚醒教師從業的價值感、幸福感。我們以文化的理解、認同、引領為主線,助推教師自主發展,引領教師回歸教育原點,讓自己的專業成長在“基于童樂、呵護童樂、提升童樂”中得以增速提質。
豐厚文化內涵,推動理念認同。學校是服務師生快樂成長的地方。我們依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引導教師在參與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童樂”教育文化內涵的認知,理解“童樂”是生命成長之樂,是生命舒展之樂。我們致力于涵養兒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學習與挑戰之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切磋交流之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專注之樂、克挫之樂、君子之樂?!巴瘶贰苯逃铝τ谝I自然的兒童走向長大的兒童,擁有自主獲取快樂的實力,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礎。同時有效喚醒教師的教育初心,彰顯職業價值感,達成教學相長的成就感與幸福感;有效凝聚多方教育合力,建構和諧家校關系、師生關系,引領正向家庭教育,實現“三全”育人,為提升師生素養營造成長沃土。我們提出“基于童樂、呵護童樂、提升童樂”的理念,讓立德樹人成為教師不需提醒的自覺;我們詮釋“童樂”教育,踐行“童樂”教育,讓“教學相長,共享童樂,同樂成長”成為教師實現自我職業價值的共識。
彰顯榜樣力量,積淀教育情懷。我們發掘身邊的榜樣資源,樹立守望平實、仰望星空的教師群像。我們以我校曾與斯霞老師同期獲得省首批特級教師稱號的王淑蘭老師為榜樣,引導青年教師“對學生要充滿仁愛之心”,讓“童樂”教育彰顯母愛般的光輝。同時,我們倡導青年教師向我校奧運冠軍啟蒙教練婁淑慶老師學習,擁有發現兒童潛力、開發兒童潛能的伯樂品質,讓兒童在“童樂”教育中得到鍛煉和成長。我們還打造新時代不同階段、不同維度、不同年齡段的最美教師形象,讓“童樂”教育蘊含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專注育人的專業素養表達中。同時,我們注重凸顯師生之間的融入感對教師的激勵作用,激發教師心靈深處的教育情懷,讓學生的成功提升教師育人的成就感與幸福感,有效引領教師提升育人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讓學?!巴瘶贰苯逃龝r時處處呈現最美的風景,讓學校文化滋養出越來越多的好教師、名教師。
鍛造同樂團隊,助推自主發展。“童樂”教育文化的不斷更迭提升,拓寬了教師自主發展的視角。因師而導,因勢利導,找尋個性成長密碼,激發自主發展內驅力已經成為“童樂”教育助推教師自主發展的有效路徑。學校依據不同學科、不同教師的自我價值需求,采取個性化成長與團隊成長相結合的措施,組建草根名師工作室、師說論壇、教師社團等松散型或緊密型組織,推動不同發展方向、不同特長教師間的多維融合式合作,凸顯同樂結伴成長意識,增強集體歸屬感和價值感,鍛造同樂教研團隊。我們圍繞學校育人目標,依托“童樂”教育文化建設,以申領項目研究拓展業務結伴成長的創新路徑,搭建“童樂”課程建設、“童樂”課堂教學探索平臺,激發教師教育創新動力與創新潛能,實施多層面伙伴合作成長與評估論證。同時借助“導師制”“互助制”,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采取多種形式,把教齡在5年以下、10年以下、20年以下的教師與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等結對,將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教師以同伴互助形式組團,開展常效評估,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讓每一位教師的成長都能在團隊中找到共鳴,使教師的自主發展呈現同樂結伴發展的姿態。
推進“童樂”架構,凸顯教師課程實施力。我們在校本化實施國家課程中,立足兒童視角,著眼兒童成長需求,促進“理想課程”向符合兒童世界的“現實課程”轉化,從而實現開齊開足開優國家課程的目的?!盎谕瘶贰?,是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策略;“呵護童樂”,是挖掘兒童學習潛能,凸顯國家課程育人的主體性、靈活性、校本性;“提升童樂”,是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方向。
我校從小學教育的特點出發,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架構“童樂”課程實施體系,致力于滿足兒童快樂成長的需求,凸顯教師群體課程實施力,拓寬課程建設視野,從不同層面調適國家課程的共性與本校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張力,搭建二者融通的平臺,打破學習壁壘,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書本知識,融入真實世界。結合“童樂”課程體系架構,學校已經成功形成了“課題研究引領、骨干團隊培育、學科項目推進、專項成果發布”的“四位一體”的教師課程實施力專業成長路徑,使教師群體在課程創新實施中實現了自我價值。由此而引發了課程、課堂、學習、師生、評價等一系列變革,并不斷豐厚內涵,大大彰顯了“童樂”教育課程文化引領下的育人成效與辦學追求,深入推動了學校新時期高品質育人工程的建設進程。
賦能自我完善, 提升從業品質。我們構建“童樂”教育評價體系,提升教師從業品質感。在做實做優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我們不斷探索與完善“童樂”教育評價體系,依據教師自我發展需求,從職業道德、教學科研、班級管理和業務能力等多個維度,完善一系列評估標準,主要關注教師教育幸福力、專業提升力、課程實施力是否得到改善;關注教師在教育資源整合與優化實施中,在涵養兒童樂學品質的同時是否體驗到職業的幸福感與價值感。
我們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評價觀,“關注童樂、激勵童樂、發展童樂”,珍視師生同樂成長的過程,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完善自我,在成果表達中喚醒樂學樂教情感,同時拓寬教育教學成果的展示與發布路徑,賦能教師自我完善,整體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促進專業品質提升。
最好的教育是最適切的教育,最好的生長是各美其美?!巴瘶贰毙@,就是要構建師生教學相長的共生樂園,引領師生在“童樂”時光里結伴成長?!巴瘶贰苯逃?,就是要引導師生在教學相長中彼此成就,在“童樂”時光中幸福成長,實現“兒童成為兒童,教師成為童伴,校園成為樂園”的美好愿景。
?。ㄗ髡呦颠B云港市解放路小學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蘇教名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對象,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江蘇省“鄉村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育站”優秀主持人,連云港市教育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