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關于我們

標題 全文

首頁 > 蘇派教育

以科研提升教師素質,以課改引領學校發展

作者:孟 彥 發布時間:2022-08-24 來源: 江蘇教育報

  ■孟彥

  學校教育,重心在課堂,關鍵在教師。筆者以為,培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讓學生稱心、家長滿意、同行佩服、社會放心,是確保學??沙掷m發展的前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做到課程建設、教師發展與教學質量提升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學校育人水平提升的關鍵。加強科研和課改可以促進學校教師隊伍健康成長,而教師隊伍的不斷成長壯大是學校實現發展目標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徐州市第二中學積極探索教師培養機制,創新教師培訓方式,推進學??蒲泻驼n改,努力鍛造一支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和教育智慧的學習型、研究型教師隊伍。

  依托校本研修,創新培訓方式。教師專業素養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學校立足校本研修,傾情傾力實施“青藍工程”,依托校外名師,開展示范引領、評課選優、教學技能大比武等活動,引領、激勵和助推教師健康成長、快速成長。為形成教師專業發展人才梯隊,學校從多個方面著手,引領、激勵和助推教師的全面成長。一是打造特色鮮明的校本研修體系。學校針對入職5年內的青年教師實施“強基計劃”,開展青年教師匯報課、同課異構、基本功大賽等活動,要求人人都是合格教師;針對入職5—10年的教師實施“砥柱計劃”,加強課題研究,以課堂教學提升為主題,開展師徒微課題、學科組課題、年級組課題研究,一年結題,優秀課題推薦申報省市級課題,力求大部分教師都優秀。二是從“名師領銜、團隊合作、骨干帶教”三個方面,整體規劃教師隊伍建設。學校依托現有的名師資源,建立了化學和英語學科市級名師工作室。此外,學校還大力支持物理特級教師仲新元、體育名師朱洪磊、數學名師劉陽、地理名師侯福海等建立校級名師工作室。圍繞工作室,學校組織全校教師積極參與,形成教師研修共同體,引領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三是通過專家報告、評課研討、理論測試等方式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學校先后邀請了10多位著名教育專家來校作報告,經過一系列培訓,教師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提升了素養,堅定了信心。

  堅持科研強師,促進專業發展。學校晉級四星級以來,堅持實施“科研強師,科研興?!卑l展戰略,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員參與教科研工作。學校專門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各教研組組長為成員的教師發展中心,形成了“校長室—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教師”的教科研網絡組織。學校還先后制訂完善了《徐州市第二中學教科研工作規劃》《徐州市第二中學教科研課題研究管理辦法》《徐州市第二中學名優教師建設意見》《徐州市第二中學“青藍工程”優秀師徒評選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為學校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時,學校還不斷加大教科研經費的投入,教師培訓經費逐年遞增。學校教科研蔚然成風,取得顯著成果。學校創辦《大成》???,教師發表和獲獎的論文有300多篇,出版專著2部。全校有 120多人次參與各級各類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其中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基于云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經結項;省級以上教科研課題6項,結題3項;市級課題15項,結題6項。學校獲評為省教科研先進集體,獲批為省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

  聚焦課堂教學,推進教學改革。學校高度重視課程改革,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積極實踐徐州市推行的“學講計劃”教學改革,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為學生構建多元發展平臺。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融合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傳統,形成獨具特色的“六步教學”課堂模式,助力學生更好發展。學校以培養儒風篤學、雅趣力行的新時代儒雅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創設了民主、平等、和諧、互動的教學環境,有效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從預備、候課、自習等環節規范學生學習行為,培養學生形成“學而不厭”“雅而善思”的學習風貌和“腹有詩書”的文雅氣質。我們規范教師課堂教學行為,通過“教師口頭語言”“教師體態語言”“課堂氣氛營造”等營造課堂教學的儒雅之風,提升教師“誨人不倦”“儒而通達”的教育教學意識和能力。學校課堂中逐漸顯現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生態,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得到激發,教學成績得到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學校還積極探索“導學單”課堂教學模式,引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導學單是以“單”為載體,以教師“導”為主線,以學生“學”為核心開展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導學單的功能體現在“導”“學”“單”三個字上?!皩А本褪恰爸笇А薄耙龑А?,是教師在把握學情與吃透教材的基礎上,以活動設計的形式進行二次創作與開發,它是“路線圖”與“方向盤”,規范著教師的課堂教學;“學”是指教學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合作、自主發展,成為學生學習的抓手;“單”是一種方案、一種設計,而不僅僅是學習材料的堆積。導學單實施的高級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對接高考新政,提升三種能力。面對高考改革新方案,學校把重點放在了提升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指導學生規劃個人發展和開展走班教學這三方面。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高考改革系列文件,領悟精神,明確操作步驟,科學選科分班,改革各科課堂教學模式,關注命題趨向,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我們開展“三新四行動”系列研訓活動,引導教師諳熟新課標、把握新教材、適應新高考。學校還不斷推動教師由課程教學型能手向學者專家型轉變,并成為精通高校專業要求和招考信息的高考信息咨詢師。學校通過日常的教研活動強化教師之間的合作分享團隊意識,形成“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結對合作的模式,使教師從“孤獨的教學者”轉變為“合作的指導者”,共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成長空間,為未來幸福奠基。學校采取有效策略開展教師培訓,幫助教師實現觀念的轉變與技能的提升。培訓中著重體現“以師為本”的理念,重視教師作為培訓主體的價值和意義,落實尊重教師、理解教師、激勵教師、發展教師的理念和要求。學校實行多層級培訓制度,建立由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組成的培訓團隊,提升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水平,確保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層面更好地開展選科指導和走班教學。目前,學校高一、高二年級所有班級均已實現走班教學,每周四第8節為校本選修課,實行同年級走班上課。兩個年級由教務員老師定期進行學生問卷調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學?;拘纬闪诉m應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高質量地實施了國家和地方各類課程,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ㄗ髡呦敌熘菔械诙袑W黨委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對象,徐州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徐州市優秀教師,徐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責任編輯:陳路

以科研提升教師素質,以課改引領學校發展
發布時間:2022-08-24   
來       源:江蘇教育報  
作       者:孟 彥

  ■孟彥

  學校教育,重心在課堂,關鍵在教師。筆者以為,培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讓學生稱心、家長滿意、同行佩服、社會放心,是確保學??沙掷m發展的前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做到課程建設、教師發展與教學質量提升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學校育人水平提升的關鍵。加強科研和課改可以促進學校教師隊伍健康成長,而教師隊伍的不斷成長壯大是學校實現發展目標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徐州市第二中學積極探索教師培養機制,創新教師培訓方式,推進學??蒲泻驼n改,努力鍛造一支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和教育智慧的學習型、研究型教師隊伍。

  依托校本研修,創新培訓方式。教師專業素養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學校立足校本研修,傾情傾力實施“青藍工程”,依托校外名師,開展示范引領、評課選優、教學技能大比武等活動,引領、激勵和助推教師健康成長、快速成長。為形成教師專業發展人才梯隊,學校從多個方面著手,引領、激勵和助推教師的全面成長。一是打造特色鮮明的校本研修體系。學校針對入職5年內的青年教師實施“強基計劃”,開展青年教師匯報課、同課異構、基本功大賽等活動,要求人人都是合格教師;針對入職5—10年的教師實施“砥柱計劃”,加強課題研究,以課堂教學提升為主題,開展師徒微課題、學科組課題、年級組課題研究,一年結題,優秀課題推薦申報省市級課題,力求大部分教師都優秀。二是從“名師領銜、團隊合作、骨干帶教”三個方面,整體規劃教師隊伍建設。學校依托現有的名師資源,建立了化學和英語學科市級名師工作室。此外,學校還大力支持物理特級教師仲新元、體育名師朱洪磊、數學名師劉陽、地理名師侯福海等建立校級名師工作室。圍繞工作室,學校組織全校教師積極參與,形成教師研修共同體,引領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三是通過專家報告、評課研討、理論測試等方式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學校先后邀請了10多位著名教育專家來校作報告,經過一系列培訓,教師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提升了素養,堅定了信心。

  堅持科研強師,促進專業發展。學校晉級四星級以來,堅持實施“科研強師,科研興?!卑l展戰略,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員參與教科研工作。學校專門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各教研組組長為成員的教師發展中心,形成了“校長室—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教師”的教科研網絡組織。學校還先后制訂完善了《徐州市第二中學教科研工作規劃》《徐州市第二中學教科研課題研究管理辦法》《徐州市第二中學名優教師建設意見》《徐州市第二中學“青藍工程”優秀師徒評選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為學校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時,學校還不斷加大教科研經費的投入,教師培訓經費逐年遞增。學校教科研蔚然成風,取得顯著成果。學校創辦《大成》???,教師發表和獲獎的論文有300多篇,出版專著2部。全校有 120多人次參與各級各類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其中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基于云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經結項;省級以上教科研課題6項,結題3項;市級課題15項,結題6項。學校獲評為省教科研先進集體,獲批為省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

  聚焦課堂教學,推進教學改革。學校高度重視課程改革,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積極實踐徐州市推行的“學講計劃”教學改革,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為學生構建多元發展平臺。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融合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傳統,形成獨具特色的“六步教學”課堂模式,助力學生更好發展。學校以培養儒風篤學、雅趣力行的新時代儒雅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創設了民主、平等、和諧、互動的教學環境,有效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從預備、候課、自習等環節規范學生學習行為,培養學生形成“學而不厭”“雅而善思”的學習風貌和“腹有詩書”的文雅氣質。我們規范教師課堂教學行為,通過“教師口頭語言”“教師體態語言”“課堂氣氛營造”等營造課堂教學的儒雅之風,提升教師“誨人不倦”“儒而通達”的教育教學意識和能力。學校課堂中逐漸顯現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生態,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得到激發,教學成績得到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學校還積極探索“導學單”課堂教學模式,引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導學單是以“單”為載體,以教師“導”為主線,以學生“學”為核心開展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導學單的功能體現在“導”“學”“單”三個字上?!皩А本褪恰爸笇А薄耙龑А?,是教師在把握學情與吃透教材的基礎上,以活動設計的形式進行二次創作與開發,它是“路線圖”與“方向盤”,規范著教師的課堂教學;“學”是指教學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合作、自主發展,成為學生學習的抓手;“單”是一種方案、一種設計,而不僅僅是學習材料的堆積。導學單實施的高級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對接高考新政,提升三種能力。面對高考改革新方案,學校把重點放在了提升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指導學生規劃個人發展和開展走班教學這三方面。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高考改革系列文件,領悟精神,明確操作步驟,科學選科分班,改革各科課堂教學模式,關注命題趨向,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我們開展“三新四行動”系列研訓活動,引導教師諳熟新課標、把握新教材、適應新高考。學校還不斷推動教師由課程教學型能手向學者專家型轉變,并成為精通高校專業要求和招考信息的高考信息咨詢師。學校通過日常的教研活動強化教師之間的合作分享團隊意識,形成“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結對合作的模式,使教師從“孤獨的教學者”轉變為“合作的指導者”,共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成長空間,為未來幸福奠基。學校采取有效策略開展教師培訓,幫助教師實現觀念的轉變與技能的提升。培訓中著重體現“以師為本”的理念,重視教師作為培訓主體的價值和意義,落實尊重教師、理解教師、激勵教師、發展教師的理念和要求。學校實行多層級培訓制度,建立由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組成的培訓團隊,提升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水平,確保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層面更好地開展選科指導和走班教學。目前,學校高一、高二年級所有班級均已實現走班教學,每周四第8節為校本選修課,實行同年級走班上課。兩個年級由教務員老師定期進行學生問卷調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學?;拘纬闪诉m應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高質量地實施了國家和地方各類課程,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ㄗ髡呦敌熘菔械诙袑W黨委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對象,徐州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徐州市優秀教師,徐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責任編輯:陳路
老色鬼久久亚洲天堂AV综合